2015年8月6日,李国祥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李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脑海中闪烁,每天都没有中断。还有一些词汇,诸如仁恕、宽厚、谦 让、严谨、实在、认真、低调、敬业、友善、爱国等,似乎都是专门为李老师设置的词,也不断在脑海中闪过。李老师是一位平凡的人,但又是一位高尚的人。他是 我人生的导师,也是我一辈子的楷模,还是值得我们向后生昭示的榜样!借用当下流行的时髦语“三严三实”,李老师当之无愧!
早在上世纪80年 代初,李老师就给我们历史系七七级讲过学术专题课,他旁征博引,论从史出,表现出严肃的治学态度。我对李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留校任教以后,他是历史文献教 研室主任,我兼做一些行政,因此与李老师打交道很多。李老师要协助张舜徽先生带研究生,处理历史文献方面的工作,每天都要到教研室来。后来,教研室升格为 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李老师主持所里的日常工作。当时,我还住在校外,每天从汉口武胜路辗转到华师上班,小孩很小,工资也低,总是感到疲倦。一个星期天,李 老师牵着他的小女儿芳芳竟然来到了我家,那是一个不到9平方米的寒舍,周围住的是普通的下层市民。让李老师看到我住的地方这么差,只能坐在床沿上,真不好 意思。当时李老师的身体很不好,脚经常是肿的,上楼气直喘。李老师问寒问暖,体贴入微,鼓励我,使我很感动,有这样的领导,能不好好工作吗?后来,我终于 在华师有了住房,并调整过两次。每次搬家,李老师都来到现场帮忙,买来香烟,发给司机的搬运工。像他这样对待下属的好领导,实在难得。
李老 师的学问底子厚,治学细致严谨,对先秦诸子与《史记》有专深的研究。但是,他受“章黄学派”的影响,不轻易发表文章,总是说文章的火候未到。他写过许多读 书笔记,蝇头小楷,如同字贴,令人惊叹。他认为写字是很严肃的事,哪怕写个便条,都要打草稿。平时写的信件、评阅书,全都有草稿。说是草稿,却是很精美的 文字。他的任何一段文字,绝不可能粗制滥造,更不可能有水份或抄袭,全都近乎完美。在我接触过的学者之中,像他这样对待文字的,实不多见。
李 老师待人大方,对自己却近乎苛刻的严格。他总是替别人着想,从不为自己谋利益。李老师是广东人,华南师大古籍所曾经想把李老师挖过去。如果到南方生活,对 李老师的身体会更加合适。李老师是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的委员,他有资本到华南师大去,也可以趁机找学校提条件,把家属安排到华师工作。但是,他放心不下这 么多学生,放心不下文献所的工作,还是留在了桂子山。师母为此跟他唠叨,他也不生气,就是不找领导谈困难。旁人都为他着急,为他鸣不平,要帮他说话,但他 总怕给学校添麻烦。终其一生,清廉自持。他的儿子一直当外面当工人;女儿一直没有单位,靠打字赚生活费。师母在武汉锅炉厂工作,很早就下岗了。他家住在五 楼,本来有机会调到博导楼,但没有钱装修,就放弃了新房。他自己生病,从不到到校医院看病,都是自己到药店买药。作为一个知名教授,一生从没用过一分钱的 公费医疗。像他这样对待国家医疗资金,这在全国实在是罕见的,或许是唯一的。
李老师把一生献给了华中师大,献给了教育事业,功莫大焉!李老 师去世了,我们非常悲痛。对李老师的怀念,最好的方法就是继承他的事业,继承他的人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都要向李老师那样做人,做一位真正高尚的 人!在中央倡导“三严三实”的活动中,让我们见贤思齐,就从向李老师学习开始吧!
王玉德
20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