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耕读文化与家风”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者:关晓武     [发表时间]:2018-04-23     [来源]:     [浏览次数]: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由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耕读文化分会、华中师范大学耕读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耕读文化与家风”学术研讨会于4月21日下午两点在我校逸夫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会议由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耕读文化分会会长王玉德教授主持,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马敏会长、李子林副会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许建华副秘书长、张执均副秘书长全程与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社科院等多所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数十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与会并依次做大会主题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处刘中兴副处长向各位参会学者致欢迎词,并结合我校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况,提出成立“华师问津文化教育研究院”的战略构想,热烈欢迎各位学者共襄盛举,共同推进耕读文化研究大步向前。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李子林副会长就《耕读文化概论》的编写工作提出了方向性建议和指导,对耕读文化研究的重点及意义作了深入探讨,希望尽快编写完成一部高水平的耕读文化学科性著作,使湖北学界在全国范围的耕读文化研究中占领制高点。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马敏会长以吴兴章氏家族、安庆叶氏家族为例阐释了家族、家风、家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提出深藏于耕读文化之中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反复崛起得以长盛不衰的一支重要根脉,耕读文化与家风教育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同时呼唤一本专业性的教材以扩大历史学科中的“家国情怀”教育。香港教育大学朱庆之教授以世界性的观察角度和比较性的研究肯定了“耕读文化”在东方文明中的特殊意义及地位,指出耕读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独立性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从岭南客家人的文化传统、中文语言传承等角度探讨了耕读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承继。北京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则立足自己多年的家训、家风研究,深刻剖析家庭训诫在中国传统宗族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揭示耕读文化与家训家风文化在社会、经济层面的紧密勾连,证明了耕读文化与家族文化、耕读文化的统一性。武汉大学谢贵安教授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耕读文化对宗族中经济与人才资源起到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以耕助读——藉读促耕”的社会良性循环,并针对当前的城市化进程提出重建城市社区中的新型耕读文化的设想。中南民族大学余和祥教授对编写《耕读文化概论》提出了学术上的设计和思考,并关注到了弘扬耕读文化与“振兴乡村新路径”结合的可能性。华中科技大学段喜春教授强调了耕读文化基础性研究的必要性,认为时代的发展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耕读文化实质是中华文化中生命个体对立足之本与精神超越的完美处理,不仅体现了对土地与生命的挚爱,其下所附着的勤劳肯干、不怕吃苦、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剑副院长介绍了华师中国农村研究院近年来在中国农村调查与研究中所进行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并倡导耕读文化研究中的跨学科性合作及资源互利。华中师范大学周国林教授介绍了自身在家谱研究中所构建的耕读文化精髓,即耕读文化中耕是基本性的生存问题,因而重视耕读文化实质更侧重“读”这一后发性行为,即强调受教育在耕读中的地位,教育和科举保证了中国社会的流动性,耕读文化实现了乡村文化和庙堂文化的相互弥合。华中师范大学李晓明教授以麻城地区的教育史为例,读书人的社会上升通道畅通是耕读文化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耕读文化传承发展下去的重要条件。

王玉德教授对会议做总结发言,对各位领导、学者对耕读文化研究的重视与支持表示感谢,今后华师耕读文化研究中心将在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学校的支持下,藉各方之力继续推进耕读文化研究。

下午六时许会毕,与会代表合影留念,会议圆满落幕。

关闭